淄博淄川区让学生在特色校本中享受成长的幸福_

淄博淄川区让学生在特色校本中享受成长的幸福

来源:第一校网时间:2015年11月26日

       山东省《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》中指出“要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,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序衔接”。近年来,淄博市淄川区教体局扎实开展“一校一品牌、一校多特色”创建活动,全区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,深入挖掘优质教育资源,不断丰富学校内涵,提升学校品位,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校本课程,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,真正实现了“校校有品牌、校校有特色”育人格局。

  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。太河中心校结合农村实际,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,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,组织骨干教师,围绕中草药、土特产、风景名胜等内容,编写乡土校本教材,制定实施计划,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,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,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,学校学生已经陆续认识了远志、紫花地丁、蒲公英、连翘等150多种生长在山野间的中草药,对它们的名称、生长习性、作用以及简单的制作方法都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
  感受祖国灿烂的文明。昆山学校充分利用毗邻硅苑陶瓷、泰山瓷业等知名企业的先天地缘优势,结合自身实际,开设了以陶瓷文化探究活动为代表的多门校本课程,促进学生个性发展、教师专业成长、学校特色形成。同时,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走近刘永强、王一军、李秋峰等陶瓷艺术大师,走进陶瓷生产车间体验陶瓷生产过程,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,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。

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洪山小学根据乡土特点和自身文化优势,将“聊斋俚曲”定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,定期组织学生游览、参观蒲松龄故居,了解蒲老先生生平及其作品《聊斋志异》。现如今,学校1000余名学生,小到一年级,大到五年级,都对蒲松龄及其作品多有涉猎,不少学生还能演唱聊斋俚曲、扮演蒲翁故居的小导游,为自己是蒲翁故里人深感骄傲。

做民间艺术的传承者。磁村花鼓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,起源于清朝,现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为更好地保留、发展这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地方艺术形式,磁村中心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,分别按照学生身心特点,利用每周“快乐星期三”和阳光少年宫,在不同学段,全面开设“磁村花鼓”校本课程,并创新授课模式,兼顾基本功练习与趣味性授课,有效提高训练效率,激发学生兴趣,使学生人人会打花鼓。(淄博市教育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