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邑县采取四项举措,引导学生博览群书,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,养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,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,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一是优化阵地,资源共享。学校图书馆(室)是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。图书馆(室)以全天开放借阅为主,休息日和节假日也为师生借阅提供便利。学校建立图书借阅制度,有计划地开展借阅、阅览等活动,保证中小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不少于5本书。图书馆(室)工作人员及时做好新进图书的宣传推荐等服务工作,及时了解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方向,引领学生热爱读书,阅读经典。同时,积极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。
二是教师阅读,形成示范。建立教师阅览室、图书室,制定教师读书制度,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、读书汇报活动、读书笔记展评活动,把教师读书成果纳入教师年度考评, 努力形成“人人爱读书,人人在读书”的良好局面。
三是纳入课程,强化指导。积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,语文教师有计划、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,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,领略中外名著,吟咏古今诗文,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。县教研室和各学校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新思路,逐步形成阅读指导课、阅读欣赏课、读书汇报课等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。
四是开展活动,培养兴趣。经常开展读书故事会、佳作欣赏会、美文诵读会、优秀诗文朗诵赛、读书辩论赛、读书笔记展评等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,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。有条件的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,成立读书俱乐部,创建课外阅读实验室,营造有利于读书的文化氛围。
为促使活动的有效开展,平邑县每年9月份组织开展“平邑县学校图书馆(室)建设十佳示范校”达标评比活动,12月份组织开展“三个一百”评比活动(百个“书香班级”、百名“书香少年”和百名“书香教师”),努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,打造书香校园,夯实学生阅读基础,为终生阅读打下基础。(岳茂超 王玉)